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264.85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.97亿元,财政收入12.4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5.6%、9.06%和20.4% 新春时节,广西桂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捷报频传:总投资300多亿元的大藤峡水利枢纽项目顺利推进,长安、龙门、木乐等工业区蓬勃发展,主要景区吸引着八方游客,春耕生产热气腾腾…… 面对新时期宏观经济形势,桂平市主动适应新常态,以挑战为机遇,以实施“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”为主线,以“四大工程”为抓手,项目建设驱动,城乡统筹推动,旅游产业拉动,现代农业带动,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,稳中提质。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264.85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.97亿元,财政收入12.4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5.6%、9.06%和20.4%。
重大项目建设增添发展后劲活力。桂平市强化项目推进机制,抓协调,抓服务,抓进度,抓监管,抓质量,抓问效,一抓到底,促使项目建设如期推进。2014年 “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”、“四大工程”项目160个(续建项目75个、新建项目85个),全年开工项目53个,竣工项目42个,累计完成投资69.46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111%。其中,实施“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”项目77个,完成投资35.46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113.43%;重点项目10个,完成投资10.16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163.9%。重大项目的强劲推进,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2014年,实现工业总产值324.6亿元,增长8.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.36亿元,增长22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.1亿元,增长11.7%。
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面貌改观。桂平市完善中心城区、乡镇和村庄的**设计工作,描绘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图。在中心城区,开工建设玉桂大道、蒙圩大道、旧城区堤路园等项目,迎宾大道、浔州北路、浔高路、桂江西路等路段建成通车,完成城区主要道路路面修复和路灯节能改造,加强城市综合治理,提升城市整体形象,荣获自治区第九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“南珠杯”竞赛特等奖。在乡村,17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扎实推进,深入开展“美丽广西”乡村建设活动,全面推广屯级“一组两会”模式,建立健全农村保洁、清运、资金投入等长效机制,全市垃圾进场量完成率、保洁费收缴率名列五个县市区首位。
旅游产业繁荣加快第三产业发展。桂平市以创建“广西特色旅游名县”活动为契机,整合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,加强旅游硬件设施建设,举办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,打响“华南佛都·天国故里·天下奇城”特色旅游品牌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旅游观光。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90多万人次,旅游收入48.3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7.9%、26.3%。旅游产业的日益繁荣,加快了现代服务业、物流业蓬勃发展,汽车消费大幅增长。2014年,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,比上年增加5.28亿元,增长6.4%;外贸出口额7160多万美元,外贸进口额3420多万美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90.82%、28.89%。
现代农业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。桂平市依托现代科技,推广应用良种良法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着力发展优质谷、中药材、甘蔗、水果、木薯、畜牧、家禽、水产等10多个特色产业,培育一批带动面广、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,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。2014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0多万亩,总产61.8万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2.83%、4.56%;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、家庭农场48家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;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.22亿元,增长3.34%;农民人均纯收入8775元,增长12.1%。桂平市再次荣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”,成为“十二五”时期广西**连续4年荣获此殊荣的县(市);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,连续7年荣获“全国生猪调出大县”称号。